——2020年12月29日在古田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古田县财政局局长许丽莺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克服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强化财政收支管理,保障财政平稳运行,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调整方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完成108610万元,占预算调整数的9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74000万元,占预算调整数9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调入资金和上年结余,收入总量为321479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上解支出,支出总量为316900万元;收支相抵预计年终滚存结余457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4579万元。
2.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74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00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5881万元、调入资金36900万元和上年结余4698万元,收入总量为321479万元。
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63374万元、上解支出13800万元、补助乡镇支出20500万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9226万元,支出总量为316900万元。
收支相抵预计年终结余457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4579万元,收支平衡。
(二)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69000万元,加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收入20000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49287万元、上年结余3478万元,收入总量为241765万元。
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209000万元,加基金补助乡镇支出1068万元、调出资金23000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5574万元,支出总量为238642万元。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12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123万元,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计完成5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计完成30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20万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县级统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完成43019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完成40034万元,当年收支结余2985万元,加上年滚存结余18869万元,年末滚存结余21854万元。其中:
1.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计完成27704万元,包括保险费收入12832万元、利息收入59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4160万元、转移性收入653万元;支出预计完成27709万元,包括社会保险待遇支出27071万元、转移支出595万元、其他支出43万元;当年收支结余-5万元,加上年滚存结余3500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495万元。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计完成15315万元,包括保险费收入1970万元(其中财政对困难群体缴费补助166万元)、利息收入372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2817万元、委托投资收益134万元、其他收入19万元、转移收入3万元;支出预计完成12325万元,包括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2318万元、转移支出7万元;当年收支结余2990万元,加上年滚存结余15369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8359万元。
以上执行数为全年预计数,在决算编制中会有所调整,决算编制完成后再报县人大常委会审批。
(五)落实县人大预算决议情况
按照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审议意见,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预算执行:
1.强化主动作为,提升保障能力
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税收收入下滑,财税部门攻坚克难、挖掘增收潜力,始终把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摆在首要位置。一是加强税收征管。财税部门加强协调与配合,定期分析减收原因,强化房地产业、矿业等重点税源行业管控,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通过招商引资增加地方级税收收入0.92亿元,有效缩减税收降幅。二是持续做好非税收入征缴。强化国有资产处置、大世界市场招租、清理协定存款利息等大额非税收入征缴力度,努力挖潜增收,预计全年实现非税收入3.36亿元。三是着力盘活存量资金。结合“1+X”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单位存量资金清理力度,累计盘活存量资金0.63亿元,统筹用于疫情防控、落实“六稳”“六保”等重点支出。四是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共争取中央、省、市上级补助资金19.5亿元,其中直达资金5.36亿元,切实缓解我县财政压力,在惠企利民、重点支出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五是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7.28亿元,重点支持宁古高速、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债券资金扩内需、稳投资作用。
2.坚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支出
加强预算管理,多措并举保障重点支出。一是疫情防控经费支出0.75亿元,重点用于采购防疫物资及设备、支持患者救助、发放医务人员及防疫工作者一次工作补贴等。建立疫情防控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简化疫情防控物资采购和财务核销手续,确保资金足额保障,及时拨付到位。二是教育事业支出5.84亿元,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点支持改善办学条件、贫困生资助、寄宿制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落实教师各项福利待遇等,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每生每年900元提高到1000元,学前教育经费从每生每年450元提高到600元,支持新建、改建四所公办幼儿园、加快补齐教育硬件设施短板,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三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亿元,继续推动改进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政策,提高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及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确保各类提标政策全部兑现,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四是卫生健康支出2.36亿元,重点支持县医院及精神病院迁建等医疗补短板建设、落实医院药品零差价及床位补助,改善全县医疗卫生基础条件,进一步促进城乡卫生服务均等化。五是农林水支出4.6亿元,重点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扶贫发展、农民创业园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农业、造林绿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中央水利发展、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出资0.57亿元,与宁德时代共同成立宁德市闽东乡村振兴基金有限合伙企业,产生的收益全部用于扶持我县113个村财收入"相对薄弱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六是统筹各类乡村振兴资金4.69亿元,重点支持省级试点村及产业薄弱村基础设施建设、沿线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
3.落实财政政策,激发发展动力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不折不扣落实好财政政策。一是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23亿元,重点落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为全县企业减免税费0.71亿元;实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为全县820户企业减免三项社会保险缴费0.48亿元;落实租金减免政策,为851户承租全县国有资产类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0.12亿元。二是兑现产业政策支出0.73亿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重点用于兑现乡镇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奖励、扶持企业发展和培育规模企业奖励、再生资源回收扶持政策补助等,落实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开启融资担保“绿色通道”,受理创业担保贷款461笔,发放贷款金额0.85亿元,足额兑现贷款贴息补助。三是管好用好中央直达资金,严格执行上级关于直达资金预算执行、监控的有关要求,科学合理制定直达资金分配方案,及时下达直达资金指标,加强跟踪管理,切实加快直达资金支出进度,确保直达资金5.36亿元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四是切实压减支出,贯彻落实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坚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加强支出管理的通知》,从2020年度安排给各单位的定额公用经费中统一压减10%,收回财政,统筹用于做好“六稳”“六保”等相关重点领域支出。将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用“政府的紧日子”保障“群众的好日子”。
4.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资金效益
进一步规范财政综合管理能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围绕规范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完善预决算公开等方面做好财政管理各项工作,我县2019年财政综合管理工作在全省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比中,位列全省第一名,获得省财政厅财政管理绩效奖励补助1000万元。二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切实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对县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全面摸底,采集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明确迁移接收地,共迁移人数1418人。三是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功能,在资产折旧计提,系统数据共享等方面完善升级。四是全面扩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从10月1日起财政、人行、代理银行完全脱离纸质凭证,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全过程电子化,有效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支付效率。五是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对全县县直预算单位的财政存量资金情况、内控制度执行情况、银行账户管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有力促进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县土地开发储备中心、松吉中学等单位的资金使用是否规范进行重点检查,促进单位提升会计信息真实性;开展疫情防控资金专项督察,有效促进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六是强化投资评审工作,2020年共审结工程预算项目32个,核减金额0.48亿元,核减率达11.2%,审结工程结算项目10个,核减金额0.21亿元,核减率达15.5%。七是规范政府采购,提高采购效率。全年政府采购交易笔数1232笔,预算金额1.7亿,实际交易金额1.6亿,节约资金0.1亿,综合节约率6.35%。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顾过去五年,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古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上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有效落实各项财税政策,促进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五年来,综合财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预计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5.38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收13.79亿元;地方级收入累计完成37.48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收7.46亿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达87.62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加28.93亿元;地方级债券转贷收入51.36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完成28.56亿元。为我县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五年来,各项支出保障有力。“十三五”时期,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达140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支56.2亿,在财政支出不断扩大的同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财力状况,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保稳定”的理财方针和公共财政取向,优先保证“三保”支出和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兼顾其他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一是完善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十三五”期间,我县投入的与民生相关的13项重点支出均占总支出的8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确保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投入,做到“三保支出”应保尽保。二是多渠道筹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通过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土地出让收入、PPP融资等筹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其中政府债券累计39.02亿元、落地PPP项目8个,融资17.05亿元,重点支持交通、城乡基础设施、宜居环境、乡村振兴、文化旅游、食用菌产业提升、县医院迁建、教育补短板等建设项目。
五年来,财政管理稳步提升。规范债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法》和债务限额管理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新增债券发行工作。加快债券资金分配、下达,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运用债务管理信息系统,每月统计和监控政府债务的变化情况,加大督促和指导各债务单位做好债务风险防控工作;对涉及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进行摸底排查,将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约定支出事项纳入监测范围。完成全口径债务清查统计,摸清隐性债务底数,制定债务化解方案,妥善化解债务存量隐性债务;根据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对标对表,逐条改进,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水平。我县财政管理工作在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评比中,2017到2019年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
五年来,财政法治持续加强。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健全财政内控制度,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及绩效评价,落实预决算、扶贫资金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财政运行更加规范透明。
五年来,财政工作取得新的成绩,这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及代表委员们大力支持、监督指导的结果,也是全县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县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经济下行影响,财源基础薄弱,财政增收难以拓展,“三保”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民生领域补短板、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及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增大,进一步加剧财政收支矛盾,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建设高质量发展健康古田提供有力财政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县代编预算:
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计划为113200万元,按上年预计收入增长4%安排,其中:税收收入按上年预计收入增长11%安排85200万元;非税收入按上年预计收入下降13%安排28000万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为77000万元,按上年预计收入增长4%安排,其中:税收收入按上年预计收入增长17%安排49000万元; 非税收入按上年预计收入下降13%安排28000万元。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7300万元,扣除上解支出12800万元,调入资金59800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财力为211300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11300万元,收支平衡。
全县“三保”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2021年我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000万元,加上可用于“三保”的上级补助收入87265万元、调入资金59800万元,扣除上解支出12800万元,全县“三保”可用财力共计211265万元。全县“三保”预算支出171679万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2%,其中保工资支出101426万元、保运转支出13419万元、保基本民生支出56834万元,“三保”支出足额安排。
县级一般公共预算:
1.县级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安排189300万元
(1)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为77000万元。
(2)上级补助收入安排87300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8315万元、一般性财力补助69405万元、全额列入预算的一般转移支付补助收入9545万元、提前下达列入预算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5万元。
(3)上解支出预计(减项)12800万元,其中体制上解3543万元;医保和新农合上划上解4700万元(含精准扶贫叠加医疗保险100万元,健康扶贫补充保险250万元,城镇职工医保出险资金510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县级配套3600万元,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县级配套240万元);农信社企业所得税上解1500万元;宁古高速(六都互通口)项目地方政府债券利息上解1200万元;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专项上解382万元;中央和省统筹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上解300万元;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资金上解280万元;精准扶贫上解160万元;市级就业调剂金上解110万元;移动联通营改征税收上解50万元;税务经费上解198万元;县生态环境局人员工资经费上解232万元;其他上解145万元(含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24万元、盐政执法辅助政府购买服务经费21万元、引银入宁等项目100万元)。
(4)补助乡镇支出(减项)22000万元,其中工资津补贴补助、工资附加补助、乡镇工作补贴、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绩效奖金、公用经费等补助8902万元;预留绩效考评奖励、平安单位奖励1280万元;预留遗属抚恤金、安家费、增资等258万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项目补助260万元;应急和救灾资金200万元;非税收入返还2000万元;乡镇新办工业和招商引资税收奖励9100万元。
(5)调入资金5980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调入40000万元、其他资金调入19800万元。
2.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89300万元
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情况:教育支出54702万元,增长3.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661万元,下降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230万元,增长13.7%;卫生健康支出15218万元,增长2.2%;节能环保支出861万元,下降75.8%;城乡社区支出1409万元,下降74%;农林水支出10452万元,下降28.4%;交通运输支出1341万元,下降64.2%;住房保障支出2019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138万元;国防支出191万元;公共安全支出9843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88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284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102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100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525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044万元;预备费20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利息和发行费用支出8800万元;其他支出12092万元(包括预留正常晋升工资、考核奖励支出、乡镇工作补贴、职业年金、会议费、出国经费、车辆购置费等)。
3.收支相抵,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71733万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0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600万元、土地类基金收入70000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10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收入30万元,加上级专项转移补助收入3万元,扣除调出资金40000万元用于弥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缺口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9206万元,基金财力为22527万元。
2.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22527万元,其中城市配套费收入安排支出10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安排支出600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安排项目支出10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项目支出30万元、土地类基金支出20794万元、上级专项转移补助支出3万元。
3.收支相抵,县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5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50万元,收支平衡。
(四)社保基金预算
县级统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6907万元,包括保险费收入15126万元、投资收益394万元、财政补贴收入30735万元、委托投资收益132万元、转移性收入503万元、其他收入17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446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24246万元,其中上年结余21801万元、当年收支结余2445万元。
1.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252万元,包括保险费收入13028万元、利息收入44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7680万元、转移性收入500万元;支出31252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29071万元、转移支出2181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474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5655万元,包括保险费收入2098万元(其中财政对困难群体缴费补助301万元)、利息收入350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3055万元、委托投资收益132万元、其他收入17万元、转移收入3万元;支出13210万元,包括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2688万元(其中预计发放74983人基础养老金支出12147万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支出541万元)、丧葬抚恤补助支出517万元、转移支出5万元。年末滚存结余20772万元,其中上年结余18327万元、当年收支结余2445万元。
此外,财政专户(教育收费)收入1166万元,主要是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支出安排1166万元,收支平衡。
(具体详见《古田县2021年预算收支表》)
2021年,财政部门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预算收支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重点拓财源,加力财政持续发展
加大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一是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增强企业经营活力。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发展。安排1.15亿元,专项用于食用菌、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以及废钢铁加工等重点企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补助,促进财源建设。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积极涵养税源,不断厚植税基,提高收入质量。三是强化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培育城西、凤都等工业园区入驻新兴产业,横向做大我县食用菌产业“朋友圈”。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支持作用,积极为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做优、做强,增强发展韧性和活力,培植长效稳定财源。
2.强化管理抓收支,确保实现预算平衡
强化预算执行,确保预算收支平衡。一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充分考虑经济运行和实施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科学预测收入增长预期,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的基础上,大力挖掘收入潜力,依法依规足额征收,力争财政收入增长4%目标顺利完成。二是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建立健全常态化过“紧日子”的长效机制,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原则,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三是坚持量入为出,合理确定年度支出总规模,确保与财力水平相适应,除各项民生政策提标扩围以及上级确定的重点领域支出外,严控新增支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科学合理确定重点项目,做好资金拼盘,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助推经济发展。
3.突出民生强落实,促进民生持续改善
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切实保障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一是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安排5.47亿元,支持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推进安全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簿”工程等各类教育补短板项目,重点做好提升基础教育内涵资金保障。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安排4.72亿元,用于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障补助,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及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标准,加大养老事业补短板项目建设投入,新增60个互助孝老食堂,增加2个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三是加大环保投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安排0.59亿元,支持宜居环境建设,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蓝天、碧水、净土的期盼。四是统筹财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推进我县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做好农村路网建设与养护、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美丽乡村等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保障,促进城乡互补融合、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
4.加力防范控风险,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强化财政管理,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一是兜牢“三保”底线,加大统筹力度,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顺序合理安排支出预算,通过加强资金调度和库款动态监控预警等措施,确保“三保”支出足额保障到位。二是加大社保基金投入,重点加强基金管理,做好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和养老金发放工作,将社保基金缺口全额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三是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加强库款调度管理,合理控制项目预算安排的力度和节奏,强化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严把支出政策关口,坚决不实施超出财力的支出项目。严格落实债务限额管理,按期足额落实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确保不出现债务风险。
5.深化改革促发展,着力提升理财水平
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是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从2021年起我县部门预算编制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即2021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改变过去“基数+增长”的传统预算分配方式,以零为基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完善定员定额支出标准,规范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和管理,结合实际需要与财力可能,坚持有保有压原则,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进一步提高预算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二是强化专项资金管理。进一步梳理单位项目情况,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加强沟通,密切关注预算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大监管力度,规范专项资金使用。三是进一步夯实预算绩效管理。突出绩效导向,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提高预算与绩效融合机制,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开拓创新,深化财政改革,发挥财政职能,为古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