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古田文旅 > 旅游景点

临水宫

来源:古田县文旅局 发布时间: 2024-01-23 14:53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分享

  古田临水宫,又称临水顺懿庙,始建于唐贞元八年(792年),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中村福古公路旁,距古田城区约30公里总占地面积8003.13平方米。 临水宫是宋代淳祐间(1241年-1252年)朝廷封号的祀典宫庙,为供奉临水夫人信仰的祖庙。整个建筑群分为临水宫主庙祭祀建筑群、宫外祭祀建筑群和服务区建筑三部分。呈坐东北朝西南方向。正殿中轴线北偏东25度。组群建筑包括仪门、主殿、配殿、偏殿建筑。 1991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古田临水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6月,古田临水宫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田县“陈靖姑信俗”列入名录中。2013年3月,古田临水宫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2月26日,古田临水宫获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唐代初创 

  临水夫人陈靖姑生卒的年代,大多数学者一般都认可为唐大历二年(767年)至贞元六年(790年)间。从元人张以宁《临水顺懿庙记》所述此庙“肇基于唐”来看,大概陈靖姑卒后不久即受乡人的香火祀奉而讲的。比较早的记载陈靖姑早期灵异事象及殁后被立祠祀的是元代无名氏的《枫泾杂录》。据该书称:唐大历中,闽古田县有陈氏女者,生而颖异,能先事言,有无辄验。嬉戏每剪鸢蝶之类,噗之以水,即飞舞上下。啮木为尺许牛马,呼呵以令其行止,一如其令。饮食遇喜,升斗辄尽。或辟谷数日,自若也。人咸异之。父母亦不能禁。未字而殁,附童子言事,乡人以水旱祸福叩之,言无不验。遂立庙祀焉。宋封顺懿夫人,代多灵迹。今八闽人多祀之者。其灵异之事,与其生前为巫有关,而从“未字而殁,附童子言事,乡人以水旱祸福叩之,言无不验”来看,其最早的供奉是在巫坛。而不久以后影响巨大,受到乡人的关注,于是便有“遂立庙祀焉”之举。这大概是唐中后期以来,陈靖姑受到乡祠祀庙供奉的真实情况,其年代应在唐贞元八年(792年)或相近一段时间。此为陈靖姑信仰宫庙的初创期。

  宋代革新 

  中唐贞元至南宋约450年间,临水夫人信仰一直在民间传播。而据史书记载,至南宋淳祐初(1241年-1245年),由于时任福州知州的徐清叟将陈靖姑的神迹传说报请于朝,于是才有来自皇朝的赐封,临水宫之最大规模的鼎建当在此一时期。此庙赐建事,除宋代县令晋江进士洪天锡曾有碑记其事外(碑已佚),其后元无名氏《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元张以宁《临水顺懿庙记》详载其事。嗣后,明天顺五年(1461年)李贤《大明一统志》、弘治三年(1490年)黄仲昭《八闽通志》、正德十五年(1520年)叶溥等修《福州府志》、嘉靖二十年(1540年)范嵩等修《建宁府志》、万历九年(1581年)王应山修《闽大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刘曰暘等修《古田县志》等府县志书亦多详载其事。因宋代文献之缺,无法详悉敕赐“顺懿”时的建宫情况及其规模,但可想象其受封赐额后大兴土木之势在必然。

  元代兴修 

  元朝,是蒙古族以金戈铁马征服宋朝而建立的王朝,其对中华文化曾有毁灭性的破坏,但是在宗教活动方面却具有一定的宽容性。为了统治的需要,其利用道教正一派之“玄教”,加强全国的宫庙管理,甚至“遍礼名山大川,屡增祠官之秩,以敬鬼神,辅政教。”古田临水宫由于其在闽浙赣地区的影响,受到元皇朝的关注。因此,于元延祐二年(1315年)由掌管天下道教的玄教大宗师派云锦(即龙虎山)道士到古田任道官,以“主夫闽临水神之祠”。

  元代,临水宫在宋建基础上又一次进行更大规模的兴建,元张以宁《顺懿庙记》记述了宫庙修建的全过程,其中一段说到修建后的宫庙规模时称:

  新作香亭外内者二六,神祠、生成宫各一。重修仪门、前殿,后寝、梳妆之楼,下马、饮福之享。像设绘饰、丹漆,圬塓之工,咸极精致。前甃石垣,以翼龙首,后浚水渠,以杀潦势。又辟生祠,以报承务公之德。经始于丁亥,迄戊子春落成。壮丽辉焕,怵心骇目。邑之耆老,敬祭耸观,以为有庙以来,未观斯盛。

  从张以宁的记文中,知元代重修之颇多周折。

  元统元年(1333年),有浙东宣慰使都元帅李实(字允中)来谒庙,并倡议扩建庙宇,但未成议。而至正七年(1347年),邑人陈遂于福州府任官时,亦曾感慨神之威灵,向朝廷报告临水宫神迹,申请加封,请以重建。虽江浙省臣同意上请,但一直未见批复。其时任光泽县典史的陈遂,正回乡居家,于是致力庙宫倡修,率同仁共同承担筹建事宜,由于时任古田典史的魏、薛二君的配合,以及斥巨资财,感动了信众,受其鼓舞,远近信众纷纷乐捐和投力,使临水宫之整修扩建很快完成。

  本次重建除了内外香亭数个外,计有神祠、生成宫各一;重修仪门、前殿,后寝殿、梳妆楼,及下马、饮福亭,并且进行了塑像、彩绘以及宫庙之丹漆粉饰等配套工程建设,使神宫壮丽辉煌,精彩炫目。其始修时为元至正七年(1347年),于次年至正八年(1348年)春天竣工落成。此为临水宫最大规模的一次扩修。明清以来虽多次修葺,亦未完全改变其规模格局。庙之正殿、殿后之梳妆楼、生成宫,其形制依然未变。当时在人口尚稀、经济不发达的山乡来说可谓无比壮观。难怪当时之耆老们大加赞叹其“为有庙以来,未观斯盛”时张以宁乐见其成,故“勃然奋兴”,有感而发,受众人之请,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正月为之撰文以志其事。

  明代修葺 

  明代,临水宫基本保持宋元宫庙格局,从各方面文献看,仅局部修建,无大修迹象。有明一代,史志文献对于临水宫修缮少有记载,故其宫庙变革不得其详。但从相关文献中可见临水宫附属结构及设施的增设情况。

  修建仪门

  在临水宫大门外之门楼(仪门)外,左右有对抱鼓石,其鼓面一侧各有铭文,从其抱鼓石与铭文看,如其左门石鼓题刻铭文所载:“大明成化甲辰,住缘道陈福海砒(妣)造门逑(球)一完,伏愿各人子孙昌盛、门庭清吉平安者”字样,隐约揭示仪门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所建。

  铭文中除书明“住缘道”(即住庙道士)造门球一对外,其他参与者还有古田县仁寿坊信女林宁姑,四十六都檀越赖佛、赖璟、赖富、赖宁,信士陈长林、陈祖居、陈玱、陈玹、陈玑、郑廷溪、郑成、郑弼、张成、张瑶、张宣、张仲、张端,四十四都信士陈道泳、彭祖,三十八都吴宗显、游宗进等舍银献米以襄助。此外,外县还有南平县余东里张墩境清水坊信士陈粪,保福里上庄坊陈道生、陈林森、陈宗建,象湖坊陈政、陈广、陈公玉,仙桥里衢亨境溪西坊王允吉、王允渊、王仕坚、王应礼,沙县八都刘坑坊劝缘谢法传、信士魏宗海、媿元庆、信女邓明娘等。说明明成化二十年临水宫有修建仪门等处之举,所捐之钱显然是为了造门楼工程,不会只造一对抱鼓石而兴师动众。

  建造梳妆桥、百花桥

  为了使临水宫成为临水夫人信仰完美的圣地,当地官员和民众在临水溪流域早就有一种将临水圣地完善化的宏图,故在明代即有与临水宫境区相应的建筑设施。据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古田县志》记载:

  梳妆桥在大桥镇南往临水宫的路上,百花桥是临水宫南往福州方向约300米处,两桥均为陈靖姑信仰传说最重要的发生地。梳妆桥是传说中林九娘收长坑鬼的地方,百花桥则是陈靖姑信众祈子及过关度厄的地方。两桥在民间传说中具有很神圣的地位,一前一后,与临水宫形成一个具有神圣性的圣地空间整体。

  临水宫之设厉坛

  临水宫外部设施有一所厉坛,此为明代奉谕建造的全国秩祀场所。据明万历《古田县志》载:

  坛壝:各里乡厉坛,洪武二十四年,颁谕每里,约百户内立坛一所,祭无祀鬼。

  坛制:南向,四方各一丈,高二尺,坛下前一丈五尺,东西各一丈,北六尺。每岁三祭,亦同县期。祭出该年里甲随俗致办品物。仪颇与邑厉坛同。……四十六都坛在临水宫前。

  乡厉坛本建于乡里之中心区域,其时选择建于临水宫前,显见临水宫在四十六都(临水溪流域十个村子)的突出地位。临水宫与八闻及浙南地区宫庙的祈祥纳福的宗旨及氛围虽不尽合,但因朝廷谕旨之设,以及宫庙醮仪有赈济度孤之科仪,清乾隆《古田县志》仍沿旧制,有厉坛之记载。

  清代修建 

  清代中叶前的宫庙修建情况,宫庙文献以及碑石破坏,已无从考证。据残余之碑文及志书记载的修建情况均为清中叶后期。
  嘉、道朝修缮
  嘉庆九年捐款
  临水宫尚存清嘉庆九年(1804年)乐捐碑一通,由缘首陈景贤、陈开光、张元半立。其中乐捐者47人,乐捐总数一百三拾四千八百文。此碑文虽未说明此款作何使用,但显然不是无故之举,应是宫庙修建之用。
  道光重塑金身
  临水宫中尚存清道光《临水宫重修碑》,其年代为“道光廿四年八月”,碑名称“重修顺懿元君金身宝像善信题捐碑石”,题捐者由知县赵人同及邑中廪生、生员、外地信众等上流社会人士共10人,由“本都溪沙村贡生林焕章监修勒石”。虽然,重塑顺懿元君宝像是个小工程,但不会仅塑几尊神像,应有相应的修缮、彩绘等工程同时举行。
  光绪遭火之大修
  清光绪元年(1875年)临水宫遭受火灾,庙中古迹损毁,于翌年动工重修。据民国县志载:
  清光绪元年,庙火。二年,城乡董事募缘重修,规模宽敞,视昔有加。
  由于过火面积大,翌年临水宫按照旧貌修建,且比旧庙更为壮丽。其中部分建筑及设施,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完成,如大殿、戏台、梳妆楼等。
  而有些结构则于稍后几年中完善之。如大殿前之拜亭,大约建成于光绪七年(1881年)间,其中一个对联为邑中进士曾光斗所撰书,其联曰
  剑角镇山灵,护国佑民,金阙纶音崇祀典;
  宫墙新圣迹,伏魔保赤,玉田香火达神京。
  其落款时间为“光绪岁次辛巳首夏谷旦”,即清光绪七年(1881年)。可见此拜亭于临水宫竣工后5年完成。其次如太保殿之三副楹联联均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情况分析,可知临水宫修建的时间延宕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才结束,时间长达10年之久。由于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临水宫仿宫廷建筑的设计,并根据地理条件进行构建,使之成为独具匠心和别具格的宫庙建筑风貌,一直受到世人的赞赏,成为中国宫庙建筑的独特式样而保存至今。
  据民国县志记载,临水梳妆桥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七月圮于水,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百花桥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圮于水,后由邑令张广珽重修。
    当代修缮
  
  民国三十多年间,临水宫庙貌无大变化,社区十三境“夫人会”维续祖庙请香接火活动如常。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反封建迷信运动”,宫庙大型活动停止。1958年后,临水宫被改作炼铁厂办公室,复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之浩劫,虽有少数宫庙文物被信众冒险藏,但多数庙中可移动古文物遭毁,千年古庙建筑结构所幸得以保存。1980年后,民俗活动得以恢复,临水宫的修缮亦随之逐步展开。至于临水宫有规划、大规模的修缯与扩建,则是2001年古田临水宫管委会成立之后。
  恢复与维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当地村民发起整修临水宫,在当地政府及文化、宗教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经三年时间修缮,于1984年祖庙重现原貌,并开始恢复和接纳海内外谒祖和请香接火之信众。
  庙外梳妆桥为平樑木桥,抗日战争时已拆,50年代修公路时改建为石拱桥。百花桥年久失修,行将倒塌,1982年由中村群众倡议拆桥修水泥拱桥,由政府拨款补助、群众乐捐,改建为石拱桥,桥面恢复廊桥结构。
  临水宫的拓建
  2001-2003年,古田临水宫管理委员会按照《古田临水宫景区总体规划》,先后搬迁了国家粮食仓库,拓展土地2000多平方米,完成香客楼、围墙、石栏杆、内外墙刷新、观音阁、十二姐妹殿等项目建设。2002年8月,完成临水宫内所有神像的彩绘贴金与灯光照明系统工程。2003年完成高压消防池的建设,布置了消防管网及其整个消防系统建设。当年6月,《顺懿庙记》与《重修临水宫记》石碑镌刻完成,立于大门口宫道两旁。以上建设项目接收海内外乐捐及古田县政府投资,共计300万元。此后庙外兴建附属建设项目还有:
  2004年6月,文昌阁竣工。2005年1月,憩园竣工,内立临水夫人斩白蛇塑像。
  2007年3月,临水夫人石雕神像与敬香台工程竣工。以“护妇保赤”为标志的临水夫人塑像高96米(包括基座),重达43吨。9月,作为临水宫后殿的葛太夫人殿整修工程竣工。2008年10月,临水宫梳妆楼完成家具装饰摆设,建成大型停车场13000平方米;11月,临水宫篆坛建造动工,2009年8月完工。
  保护措施
1991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古田临水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6月,古田临水宫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田县“陈靖姑信俗”列入名录中。(文件:国发【2008】19号,序号:992,编号:X—85) 
2013年3月,古田临水宫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2月26日,古田临水宫获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