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逐渐消除和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国民经济延续向好态势, GDP转负为正。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41.31亿元,同比增长3.2%,较上半年提升4.4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加值26.74亿元,增长4.6%;二产增加值36.69亿元,增长9.5%;三产增加值77.88亿元,下降0.5%。三次产业比重18.9∶26.0∶55.1。
一、农林牧渔业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7.51亿元,同比增长4.8%,增幅较上半年提升1.2个百分点。从分行业看,农业产值33.29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3.41亿元,增长4.9%;牧业产值5.82亿元,增长2.7%;渔业产值2.66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3亿元,增长3.9%。食用菌生产形势较好。食用菌产量(干鲜混合)7.17万吨,增长5.5%,其中,稀有品种平菇和海鲜菇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9.8%、15.5%。
二、规上工业稳定发展
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分别3.0%、-0.5%。新兴产业贡献突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两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02.2%,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个百分点。从用电量看,工业用电量27394万千瓦时,下降11.1%,降幅较上半年缩窄1.2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0%,较上半年提升5.6个百分点。从投向看,项目投资增长8.5%,占投资总量75.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5.5%,占投资总量的24.2%。从三次产业看,二产增长28.3%。三产增长4.7%。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半年提升45.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8月万润首府入库,拉动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正向增长。
四、消费市场加速恢复
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21亿元,下降9.8%,降幅较上半年缩窄4.7个百分点,其中,限上零售额14.02亿元,下降10.4%、限下零售额47.19亿元,下降9.6%。四大行业销售额稳步提升。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增速分别为1.4%、-5.8%、-29.0%、-18.8%,较上半年分别提升6.6、10.7、15.0、13.4个百分点。互联网销售保持增长。限上企业实现互联网销售额(营业额)3.52亿元,增长7.9%,较上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五、金融市场保持增长
9月末,金融本外币贷款余额完成161.93亿元,同比增长9.0%,较6月末回落了0.2个百分点,从贷款时长看,短期贷款50.59亿元,增长5.1%;中长期贷款111.34亿元,增长10.9%。从贷款用途看,消费贷款59.49亿元,增长4.7%;经营贷款68.96亿元,增长17.3%。金融本外币存款余额214.83亿元,增长11.2%,其中,住户存款148.55亿元,增长13.5%。
六、财政收入降幅持续收窄
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85亿元,同比下降13.5%,降幅较上半年缩窄7.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8亿元,下降4.6%,降幅较上半年缩窄10.5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86亿元,增长2.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6亿元,增长15.8%;教育支出4.10亿元,增长0.3%;交通运输支出2.59亿元,增长155.6%。
七、居民收入稳步发展
前三季度,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57元,增长5.3%,较上半年提升1.7个百分点。按地域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55元,增长3.3%,较上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0元,增长6.4%,较上半年提升2.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