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一号)
——古田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高质量完成
古田县统计局
古田县人民政府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4月30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7〕53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闽政〔2018〕1号)、《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宁政〔2018〕5号)及《古田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古政〔2018〕11号)文件要求,我县认真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18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县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我县各级各部门和普查机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统一部署,在省、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市经普办)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全县范围内普查对象的积极参与,全面完成单位清查、现场登记、数据审核、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我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重要成果和显著成效。
一、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钟昌华书记和党帅县长多次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2018年7月,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的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统计局,由25个单位组成。我县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根据我县实际采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模式:各乡镇街道及村居、古田溪电厂、国有综合农场、大世界市场、食用菌市场、食用菌基地等作为“块”负责辖区内的经普工作,各口、教育局成立经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条”的形式负责所属单位、所管辖领域的经普工作。各级人民政府精心组织实施,做到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参与普查工作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履职,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提供多方保障,确保普查的顺利实施。
二、摸清家底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县700多名基层普查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对我县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抽选的个体经营户逐一入户完成数据采集。通过这次普查,既摸清了我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了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形态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也掌握了全部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查实了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产量、服务活动,全面准确反映了我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
三、科学普查
按照“确保质量、改革创新、突出重点、依法普查、共享成果”的要求,县经普办借鉴历次普查经验,严格按照国家方案要求,遵循省、市经普办的业务指导,并根据我县实际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开展普查工作。在方法运用上,我县采取“地毯式”清查的方法,对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全面清查。全面清查后,对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在其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对建筑业法人单位在其注册地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对数量众多的个体经营户通过抽样调查在其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样本登记。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财务状况、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生产能力、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活动、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交易情况等。
四、创新方式
这次普查积极应用“五证合一”改革成果,减轻调查对象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在清查和普查阶段,积极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和业务资料,通过部门信息与现场调查的信息进行比对、审核、分析。全面提高普查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全面使用手持移动终端(PAD)采集数据,广泛应用行业代码自动识别赋码技术,普查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电子化、网络化,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处理效率。
五、严守底线
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严格履行独立普查、独立报告职责,依法保护普查对象资料。通过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加大普查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普查工作中造假作假责任追究到位。县经普办主动公开普查工作过程,通过网络平台向全社会发布普查告知书,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
六、确保质量
我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各级普查机构成立数据审核小组,狠抓源头数据质量,实时监控普查数据采集、上报情况,加强入户数据核实与业务指导,开展源头数据自查与抽查,坚持联动审核,及时消除差错,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总的来看,我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严格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严谨规范,全面摸清了我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全县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0.28万个,与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增长5.5%;从业人员4.61万人,下降15.0%;产业活动单位0.36万个,下降4.7%;个体经营户1.71万个。
古田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
——单位基本情况
古田县统计局
古田县人民政府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4月30日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县单位的基本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18年末,全县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810个,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46个,增长5.5%;产业活动单位3632个,减少181个,下降4.7%;个体经营户17134个(详见表2-1)。
表2-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
||
|
单位数(个) |
比重(%) |
法人单位 |
2810 |
100.0 |
企业法人 |
1882 |
67.0 |
机关、事业法人 |
313 |
11.1 |
社会团体 |
80 |
2.8 |
其他法人 |
535 |
19.0 |
产业活动单位 |
3632 |
100.0 |
第二产业 |
783 |
21.6 |
第三产业 |
2849 |
78.4 |
个体经营户 |
17134 |
100.0 |
第二产业 |
2836 |
16.6 |
第三产业 |
14298 |
83.4 |
2018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785个,占27.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601个,占21.4%;制造业456个,占16.2%。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8845个,占51.6%;建筑业1526个,占8.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526个,占8.9%(详见表2-2)。
表2-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 |
||||
|
法人单位 |
个体经营户 |
||
数量 (个) |
比重 (%) |
数量 (个) |
比重 (%) |
|
合 计 |
2810 |
100.0 |
17134 |
100.0 |
农、林、牧、渔服务业 |
19 |
0.7 |
310 |
1.8 |
采矿业 |
7 |
0.3 |
17 |
0.1 |
制造业 |
456 |
16.2 |
1292 |
7.5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65 |
5.9 |
1 |
0.0 |
建筑业 |
73 |
2.6 |
1526 |
8.9 |
批发和零售业 |
785 |
27.9 |
8845 |
51.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9 |
1.7 |
1361 |
7.9 |
住宿和餐饮业 |
44 |
1.6 |
1382 |
8.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1 |
0.8 |
79 |
0.5 |
金融业 |
3 |
0.1 |
|
|
房地产业 |
84 |
3.0 |
7 |
0.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45 |
5.2 |
228 |
1.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63 |
2.2 |
18 |
0.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7 |
1.0 |
10 |
0.1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42 |
1.5 |
1526 |
8.9 |
教育 |
92 |
3.3 |
66 |
0.4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53 |
1.9 |
335 |
2.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81 |
2.9 |
131 |
0.8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601 |
21.4 |
|
|
注:表中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不含证监会、保监会和铁路部门普查数据。 |
2018年末,全县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1882个,比2013年末增加407个,增长27.6%。其中,内资企业占99.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3%。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1.8%,私营企业占82.6%(详见表2-3)。
表2-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 |
||
|
单位数(个) |
比重(%) |
合 计 |
1882 |
100.00 |
内资企业 |
1873 |
99.5 |
国有企业 |
34 |
1.8 |
集体企业 |
80 |
4.3 |
股份合作企业 |
4 |
0.2 |
联营企业 |
1 |
0.1 |
有限责任公司 |
181 |
9.6 |
股份有限公司 |
19 |
1.0 |
私营企业 |
1554 |
82.6 |
其他企业 |
|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4 |
0.2 |
外商投资企业 |
5 |
0.3 |
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5872人,比2013年末减少7894人,下降14.5%,其中女性从业人员21239人。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8361人,减少9307人,下降33.6%;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7511人,增加897人,增长3.4%。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50521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8243人。
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3096人,占28.5%;批发和零售业7606人,占16.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6339人,占13.8%。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6152人,占51.8%;制造业5712人,占11.3%;住宿和餐饮业4430人,占8.8%(详见表2-4)。
表2-4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
||||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 |
|
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人) |
|
其中: 女性 |
其中: 女性 |
|||
合 计 |
45872 |
21239 |
50521 |
18243 |
农、林、牧、渔服务业 |
137 |
57 |
674 |
281 |
采矿业 |
156 |
26 |
2243 |
291 |
制造业 |
13096 |
7445 |
5712 |
2295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409 |
250 |
|
|
建筑业 |
3709 |
422 |
1677 |
48 |
批发和零售业 |
7606 |
4084 |
26152 |
955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08 |
128 |
3650 |
522 |
住宿和餐饮业 |
844 |
586 |
4430 |
2299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35 |
54 |
78 |
19 |
金融业 |
4 |
2 |
|
|
房地产业 |
1113 |
428 |
36 |
3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673 |
551 |
739 |
414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516 |
151 |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25 |
188 |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438 |
125 |
4061 |
1978 |
教育 |
4660 |
2977 |
99 |
29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977 |
1326 |
863 |
438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027 |
543 |
107 |
36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6339 |
1896 |
|
|
注:表中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不含证监会、保监会和铁路部门普查数据。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18年末,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59.9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占比为20.5%,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占比为79.5%。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88.8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占比为18.8%,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占比为81.2%。
2018年,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96.60亿元。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占比为37.7%,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占比为62.3%(详见表2-5)。
表2-5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
|||
|
法人单位 资产总计 (万元) |
法人单位 负债合计 (万元) |
企业法人单位 营业收入 (万元) |
合 计 |
3599475 |
1888133 |
1965991 |
农、林、牧、渔服务业 |
5433 |
964 |
2923 |
采矿业 |
56593 |
34792 |
30362 |
制造业 |
453249 |
184150 |
658860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48663 |
73239 |
52244 |
建筑业 |
79965 |
63411 |
74114 |
批发和零售业 |
296377 |
72484 |
61931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51579 |
221211 |
12067 |
住宿和餐饮业 |
19563 |
11487 |
22649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808 |
27 |
1309 |
房地产业 |
569300 |
482957 |
435116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998090 |
620733 |
2030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6252 |
3776 |
849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5120 |
15100 |
1487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8655 |
2645 |
7478 |
教育 |
79090 |
2069 |
1570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53524 |
16792 |
514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5972 |
3765 |
12510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410243 |
78531 |
|
注:表中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不含金融业、证监会、保监会和铁路部门普查数据。 |
四、分地区情况
2018年末,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乡(镇、街道)是:城东街道866个,占30.8%;城西街道695个,占24.7%,大桥镇182个,占6.5%。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乡(镇、街道)是:城东街道1061个,占29.2%;城西街道855个,占23.5%,大桥镇238个,占6.6%(详见表2-6)。
表2-6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
||||
|
法人单位 |
产业活动单位 |
||
数量(个) |
比重(%) |
数量(个) |
比重(%) |
|
合 计 |
2810 |
100.0 |
3632 |
100.0 |
城东街道办事处 |
867 |
30.8 |
1067 |
29.2 |
城西街道办事处 |
695 |
24.7 |
856 |
23.5 |
平湖镇 |
171 |
6.1 |
212 |
5.8 |
大桥镇 |
182 |
6.5 |
238 |
6.6 |
黄田镇 |
129 |
4.6 |
168 |
4.6 |
鹤塘镇 |
145 |
5.2 |
212 |
5.8 |
杉洋镇 |
90 |
3.2 |
125 |
3.4 |
凤都镇 |
68 |
2.4 |
105 |
2.9 |
水口镇 |
51 |
1.8 |
76 |
2.1 |
大甲镇 |
97 |
3.5 |
129 |
3.6 |
吉巷乡 |
112 |
4.0 |
159 |
4.4 |
泮洋乡 |
47 |
1.7 |
76 |
2.1 |
凤埔乡 |
101 |
3.6 |
129 |
3.6 |
卓洋乡 |
55 |
2.0 |
80 |
2.2 |
2018年末,全县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乡(镇、街道)是:城东街道17269人,占37.6%;城西街道11202人,占24.4%;大桥镇2971人,占6.5%(详见表2-7)。
表2-7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
||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
|
(人) |
其中:女性 |
|
合 计 |
45872 |
21239 |
城东街道办事处 |
17269 |
9071 |
城西街道办事处 |
11202 |
4466 |
平湖镇 |
1943 |
736 |
大桥镇 |
2971 |
1512 |
黄田镇 |
2303 |
1038 |
鹤塘镇 |
2013 |
1148 |
杉洋镇 |
1196 |
471 |
凤都镇 |
966 |
525 |
水口镇 |
820 |
214 |
大甲镇 |
1324 |
470 |
吉巷乡 |
1277 |
570 |
泮洋乡 |
350 |
109 |
凤埔乡 |
1611 |
685 |
卓洋乡 |
627 |
224 |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受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古田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
----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古田县统计局
古田县人民政府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4月30日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县工业和建筑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628个,比2013年末下降12.5%;从业人员1.48万人,比2013年末下降36.5%。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621个,占98.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个,占0.6%;外商投资企业3个,占0.5%。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5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0.8%;集体企业27个,占4.3%;私营企业467个,占74.4%。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5.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3.7%,外商投资企业占1.2%。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的1.2%,集体企业占0.9%,私营企业占58.5%(详见表3-1)。
表3-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628 |
14802 |
内资企业 |
621 |
14072 |
国有企业 |
5 |
174 |
集体企业 |
27 |
130 |
股份合作企业 |
3 |
10 |
联营企业 |
|
|
有限责任公司 |
64 |
3750 |
股份有限公司 |
4 |
305 |
私营企业 |
467 |
8657 |
其他企业 |
51 |
1046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4 |
555 |
外商投资企业 |
3 |
175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7个,制造业456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65个,分别占1.1%、72.6%和26.3%。在工业行业大类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36.3%、24.4%和4.3%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1.0%,制造业占8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10.5%。在工业行业大类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食品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54.3%、9.3%和4.2%(详见表3-2)。
表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合 计 |
628 |
14802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2 |
123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5 |
33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
|
其他采矿业 |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28 |
8038 |
食品制造业 |
25 |
616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25 |
282 |
烟草制品业 |
|
|
纺织业 |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4 |
120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10 |
117 |
家具制造业 |
8 |
82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6 |
89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7 |
108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12 |
339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2 |
162 |
医药制造业 |
4 |
454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22 |
339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27 |
528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 |
94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
|
金属制品业 |
8 |
588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9 |
176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2 |
274 |
汽车制造业 |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2 |
130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2 |
137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2 |
6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
|
其他制造业 |
4 |
22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20 |
359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2 |
9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153 |
1371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2 |
23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0 |
156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82552万元,比2013年末增长11.6%。负债合计308752万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41466万元(详见表3-3)。
表3-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合 计 |
682552 |
308752 |
741466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
|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55385 |
34732 |
28733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1208 |
60 |
1629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
|
|
其他采矿业 |
|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01475 |
93744 |
377075 |
食品制造业 |
28065 |
3468 |
37765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4969 |
3455 |
14470 |
烟草制品业 |
|
|
|
纺织业 |
318 |
266 |
405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2056 |
1104 |
2815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582 |
484 |
730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2412 |
343 |
2615 |
家具制造业 |
1846 |
357 |
4364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2267 |
1121 |
5182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3170 |
386 |
4677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8831 |
3709 |
22947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31067 |
25828 |
34087 |
医药制造业 |
19152 |
10719 |
21058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8165 |
4560 |
11487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5328 |
3727 |
39620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5089 |
2342 |
8420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0 |
3 |
29 |
金属制品业 |
33846 |
8841 |
22815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3360 |
877 |
4636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2015 |
2267 |
7714 |
汽车制造业 |
|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7756 |
4500 |
11248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28024 |
8555 |
3354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4 |
1 |
32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
|
|
其他制造业 |
726 |
27 |
936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12560 |
3434 |
20204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146 |
32 |
175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154405 |
82376 |
47145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2500 |
1383 |
1287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5805 |
6051 |
3812 |
(三)主要产品产量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表3-4。
表3-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稀有稀土金属矿◇ |
吨 |
4698 |
◇钼精矿折合量(折纯钼45%) |
吨 |
4698 |
天然石墨 |
吨 |
427 |
饲料添加剂 |
吨 |
1508 |
冷冻蔬菜 |
吨 |
1840 |
淀粉及淀粉制品 |
吨 |
6159 |
罐头 |
吨 |
3089 |
酱油 |
吨 |
1600 |
醋及醋代用品◇ |
吨 |
1515 |
其中:◇食醋 |
吨 |
1230 |
食品添加剂 |
吨 |
1585 |
饮料酒◇ |
千升 |
2201 |
◇黄酒 |
千升 |
2201 |
精制茶 |
吨 |
252 |
家具◇ |
件 |
346106 |
其中:◇木质家具 |
件 |
346106 |
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 |
吨 |
7953 |
化学试剂 |
吨 |
1403 |
化学药品原药◆ |
吨 |
469 |
其中:◆抗菌素(抗感染药) |
吨 |
469 |
塑料制品◇ |
吨 |
7383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384037 |
砖 |
万块 |
224074 |
玻璃纤维纱 |
吨 |
7050 |
钢材◆ |
吨 |
16435 |
◆其他钢材 |
吨 |
16435 |
矿山专用设备◇ |
吨 |
1591 |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县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73个,从业人员3709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13.0%和下降13.7%。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73个,占100%。其中,国有企业占内资企业的1.4%,集体企业占1.4%,私营企业占94.5%,其他内资企业2.7%。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其中,国有企业占内资企业的0.1%,集体企业占0.2%,私营企业占99.3%,其他内资企业0.4%(详见表3-5)。
表3-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73 |
3709 |
内资企业 |
73 |
3709 |
国有企业 |
|
|
集体企业 |
|
|
股份合作企业 |
|
|
联营企业 |
|
|
有限责任公司 |
|
|
股份有限公司 |
|
|
私营企业 |
69 |
3683 |
其他内资企业 |
2 |
16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注:分组中涉及1个调查对象的,其资料依法保密不公布,表中分项数不等于合计数。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32.9%,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9.2%,建筑安装业占12.3%,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35.6%。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76.9%,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5.3%,建筑安装业占1.2%,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6.6%(详见表3-6)。
表3-6 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73 |
3709 |
房屋建筑业 |
24 |
2883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14 |
489 |
建筑安装业 |
9 |
73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26 |
264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00亿元,比2013年末下降39.8%。负债合计6.34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详见表3-7)。
表3-7 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合 计 |
79965 |
63411 |
74114 |
房屋建筑业 |
72943 |
59869 |
54900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2583 |
611 |
9596 |
建筑安装业 |
779 |
344 |
4977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3660 |
2588 |
4641 |
注释: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3]本公报中的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和主要经济指标包含市统计局分解的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数据。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一
古田县统计局
古田县人民政府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4月30日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县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县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785个,从业人员7606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05.5%和61.7%。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50.1%,零售业占49.9%。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49.6%,零售业占50.4%(详见表4-1)。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9%,外商投资企业占0.1%。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外商投资企业占0.1%(详见表4-2)。
表4-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785 |
7606 |
批发业 |
393 |
3773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24 |
153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282 |
3019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18 |
49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3 |
8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3 |
163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37 |
210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12 |
104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3 |
9 |
其他批发业 |
11 |
58 |
零售业 |
392 |
3833 |
综合零售 |
14 |
593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132 |
1326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25 |
215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7 |
9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42 |
382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33 |
112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36 |
277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32 |
210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71 |
709 |
表4-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785 |
7606 |
内资企业 |
784 |
7598 |
国有企业 |
4 |
16 |
集体企业 |
20 |
252 |
股份合作企业 |
|
|
联营企业 |
|
|
有限责任公司 |
45 |
986 |
股份有限公司 |
9 |
43 |
私营企业 |
632 |
5778 |
其他企业 |
74 |
523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注:分组中涉及1个调查对象的,其资料依法保密不公布,表中分项数不等于合计数。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9.64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211.0%。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1.20亿元,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44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44.2%和150.4%。负债合计7.25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93亿元(详见表4-3)。
表4-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合 计 |
296377 |
72484 |
619314 |
批发业 |
212020 |
42529 |
313954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114969 |
9498 |
11421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71177 |
17922 |
244487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2747 |
2379 |
9187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147 |
1 |
284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6266 |
4775 |
22903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10831 |
4651 |
13839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3613 |
2359 |
9754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65 |
1 |
252 |
其他批发业 |
2206 |
944 |
1828 |
零售业 |
84357 |
29955 |
305361 |
综合零售 |
5493 |
2274 |
40755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30025 |
11421 |
92367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5536 |
2539 |
8614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368 |
3 |
160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2988 |
610 |
11753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4198 |
2095 |
14562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13734 |
4854 |
40620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6496 |
815 |
26218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15520 |
5344 |
70311 |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县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48个,从业人员705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1.6%和下降21.7%(详见表4-4)。
表4-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48 |
705 |
|
铁路运输业 |
|
|
|
道路运输业 |
24 |
295 |
|
水上运输业 |
2 |
21 |
|
航空运输业 |
|
|
|
管道运输业 |
|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12 |
135 |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5 |
143 |
|
邮政业 |
5 |
111 |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5)。
表4-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48 |
705 |
|
内资企业 |
48 |
705 |
|
国有企业 |
2 |
10 |
|
集体企业 |
3 |
114 |
|
股份合作企业 |
|
|
|
联营企业 |
|
|
|
有限责任公司 |
6 |
146 |
|
股份有限公司 |
|
|
|
私营企业 |
36 |
430 |
|
其他企业 |
|
|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5.14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239.1%。负债合计22.12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详见表4-6)。
表4-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
合 计 |
351449 |
221211 |
12067 |
||||
|
铁路运输业 |
|
|
|
||||
|
道路运输业 |
345604 |
218280 |
4690 |
||||
|
水上运输业 |
512 |
345 |
300 |
||||
|
航空运输业 |
|
|
|
||||
|
管道运输业 |
|
|
|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2116 |
551 |
4851 |
||||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2129 |
1328 |
1334 |
||||
|
邮政业 |
1088 |
707 |
893 |
||||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县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44个,从业人员844人,分别比2013年末下降8.3%和18.3%。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59.1%,餐饮业占40.9%。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67.2%,餐饮业占32.8%(详见表4-7)。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8)。
表4-7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44 |
844 |
住宿业 |
26 |
567 |
旅游饭店 |
5 |
350 |
一般旅馆 |
21 |
217 |
其他住宿业 |
|
|
餐饮业 |
18 |
277 |
正餐服务 |
18 |
277 |
快餐服务 |
|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
|
其他餐饮业 |
|
|
注:其他住宿业包括民宿服务、露营地服务和其他住宿业
表4-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44 |
844 |
|
内资企业 |
44 |
844 |
|
国有企业 |
|
|
|
集体企业 |
2 |
17 |
|
股份合作企业 |
|
|
|
联营企业 |
|
|
|
有限责任公司 |
3 |
128 |
|
股份有限公司 |
|
|
|
私营企业 |
39 |
699 |
|
其他企业 |
|
|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96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79.8%。其中,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8亿元,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77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2.9%和492.3%。负债合计1.15亿元。全年实现年营业收入2.26亿元(详见表4-9)。
表4-9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合 计 |
19563 |
11487 |
22649 |
住宿业 |
11823 |
6432 |
16242 |
旅游饭店 |
7062 |
5320 |
11905 |
一般旅馆 |
4761 |
1113 |
4338 |
其他住宿业 |
|
|
|
餐饮业 |
7740 |
5055 |
6407 |
正餐服务 |
7740 |
5055 |
6407 |
快餐服务 |
|
|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
|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
|
|
其他餐饮业 |
|
|
|
注:其他住宿业包括民宿服务、露营地服务和其他住宿业。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县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0个,从业人员60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400.0%和400.0%(详见表4-10)。
表4-10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20 |
60 |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
|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6 |
11 |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3 |
46 |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11)。
表4-1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20 |
60 |
|
内资企业 |
20 |
60 |
|
国有企业 |
|
|
|
集体企业 |
|
|
|
股份合作企业 |
|
|
|
联营企业 |
|
|
|
有限责任公司 |
|
|
|
股份有限公司 |
|
|
|
私营企业 |
19 |
57 |
|
其他企业 |
|
|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注:分组中涉及1个调查对象的,其资料依法保密不公布,表中分项数不等于合计数。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25.80万元,负债合计6.60万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08.50万元(详见表4-12)。
表4-1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
合 计 |
326 |
7 |
1309 |
|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63 |
4 |
81 |
|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42 |
|
99 |
|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21 |
3 |
1128 |
|
五、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县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80个,比2013年末增长53.8%。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7个,物业管理企业11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5个,分别比2013年末下降5.6%、增长10.0%和下降16.7%。
2018年末,全县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为1018人,比2013年末下降14.7%。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379人,物业管理企业353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5人,分别比2013年末下降21.9%、增长82.0%和下降28.6%(详见表4-15)。
表4-15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
合 计 |
80 |
1018 |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17 |
379 |
|
物业管理 |
11 |
353 |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5 |
15 |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47 |
271 |
|
其他房地产业 |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全县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为56.93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11.4% 。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54.38亿元,物业管理企业413.80万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3.90万元,房地产租赁经营企业2.18亿元。行业总负债合计48.04亿元,全年实现总营业收入43.52亿元(详见表4-16)。
表4-16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合 计 |
565983 |
480408 |
435167 |
|||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543772 |
466936 |
428480 |
|||
|
物业管理 |
414 |
70 |
1845 |
|||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140 |
|
67 |
|||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21784 |
13402 |
4774 |
|||
|
其他房地产业 |
|
|
|
|||
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县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34个,从业人员1628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6.3%和35.7%。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10.4%,商务服务业占89.6%。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3.7%,商务服务业占96.3%(详见表4-17)。
表4-17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
合 计 |
134 |
1628 |
|
|
租赁业 |
14 |
61 |
|
|
商务服务业 |
120 |
1567 |
|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18)。
表4-1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
合 计 |
134 |
1628 |
|
|
内资企业 |
134 |
1628 |
|
|
国有企业 |
2 |
47 |
|
|
集体企业 |
3 |
4 |
|
|
股份合作企业 |
|
|
|
|
联营企业 |
|
|
|
|
有限责任公司 |
19 |
903 |
|
|
股份有限公司 |
|
|
|
|
私营企业 |
108 |
656 |
|
|
其他企业 |
|
|
|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注:分组中涉及1个调查对象的,其资料依法保密不公布,表中分项数不等于合计数。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9.55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603.5%。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11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9.44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42.9 %和606.8 %。负债合计62.0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详见表4-19)。
表4-19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
合 计 |
995484 |
619982 |
20302 |
|||
|
租赁业 |
1101 |
62 |
824 |
|||
|
商务服务业 |
994383 |
619920 |
19479 |
|||
注释: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3]金融业相关指标由国家普查办反馈至省,但市以下无分解反馈数。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二
古田县统计局
古田县人民政府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4月30日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县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县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63个,从业人员516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43个,从业人员444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38.9%和138.7%(详见表5-1)。
表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
合 计 |
43 |
444 |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4 |
87 |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23 |
321 |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16 |
36 |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