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洋村,又名邹陵。这里古木参天、修竹叠翠;这里,云雾缭绕、村舍俨然……走入村口,耳边就飘来了《美丽的邹洋,我的家》悠扬的村歌旋律:“每一座老屋都有百年的荣光,五虎朝狮威武雄壮,踏一条小径寻找旧时光……”“邹洋邹洋,甜在梦乡总难忘……”融秀美自然风光与浓厚人文气息为一体的美丽小山村邹洋,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心中。
邹洋,首批省级传统村落之一,距大甲镇区约1.5公里,全村484户1597人,至今有880多年历史。因崇尚孟子,邹国出孟子,因此取名邹陵,希望子孙后代像孟子一样知书达礼,后改为邹洋。村内古迹丰富,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一宫、二祠、三古屋、四排栋”为代表40多栋元明清建筑。为了推进美丽、生态的旅游乡村建设,打造山水邹洋、文脉邹洋、农家邹洋,让每一位游客享受文化“盛宴”,感受山林风光,品读悠悠历史。
进入邹洋村,一到村口就可以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
1第一站:古民居建筑
整个邹洋村坐落在窝地中,三面环山,一面临坡,以阮氏宗祠为中心,北面是狮山作靠山,南面的五座山如同五只老虎守卫着邹洋。这里的古民居从宋绍兴年造屋,就根据阴阳八卦、天干地支、天人相应、历史典故等做了规划,并保存至今。
2第二站:邹洋俱乐部
邹洋俱乐部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每年一次的毓麟宫里供奉着福建两大女神之一的陈靖姑娘娘所奉上的谢神戏,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开始,谢神戏会连续加演三天,这个节日是邹洋村村民最重视的,所以在这三天内整个邹洋村热闹非凡,全家欢聚。
3第三站:阮氏宗祠
这里3户李姓外,其余均为阮姓。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向阮氏宗祠。
听村里的老人说,从进宗祠开始就有说道的:门口是箭弓坪、二门石狮守护,头门石绣垱四桩。左右两祠则祀各分房列祖列宗之神位。宗祠背靠狮山,面向五个虎形小山,故称“五虎朝狮”。宗祠占地2424平方米,建筑面积1924平方米,为古田大祠堂之一,被列为福建著名宗祠。
阮氏族谱之一
860多年来,阮氏祖先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艰苦创业,留下了辉煌的业绩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只是其中之一,据说这样厚厚的族谱共有九本
4第四站:毓麟宫
毓麟宫,这里可是有古田临水第一分宫!
正门门楼上嵌有直书“毓麟宫”牌额,下题“邹陵胜景”四字。进入大门,穿过天井,登上石阶,即为大殿,正中是陈靖姑神像坐龛,民间有(陈靖姑)“要去邹洋”之传说,该神像更具传奇色彩。三个天棚上均绘有凤凰彩画,宫壁画有渔、櫵、耕、读等,及工艺竹编“双龙抢珠”障扇,年代久远,至今犹存,弥足珍贵。
5第五站:逛东湖
东湖系人工湖,共3口,面积10亩左右。民国县志称:“东湖,周70余丈,湖中有大石屹然。”始于元•至正间。又据记载:“子瑜公深谋远虑,将水口田造作积水之湖,拔双星大石置于湖中,牢固水口”,“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复造水尾横桥,以关锁之。”蓄水养鱼,一举两得。
6第六站:看鸳鸯
鸳鸯由于对于生活的水质要求极高,所以已经成为环境好坏的评判者了;野生鸳鸯的造访,应该是对于邹洋乡村环境建设的一个肯定。
7第七站:游公园
到东湖公园中呼吸清新的自然空气,沐浴一下阳光,放松一下精神,健身、烧烤,充分感受林中的那种气息和氛围,接受在天然氧吧中“森林浴”的洗礼。
而小朋友们到这里来,可以玩跷跷板、飞飞标、这边还有个涂鸦墙和沙坑,可以让小朋友们尽情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进行创作......
8第八站:入宝山,岂可空手而归
这里摆满了古田县尤其是大甲、邹洋的土特产品,买买买,不要错过
省市政府网站
设区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县(市、区)政府网站
其他
省市政府网站
设区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县(市、区)政府网站
其他
网站标识码:3509220001闽公网安备:35092202000104闽ICP备17029847号-1
地址:福建省古田县解放路169号邮编:352200电话:0593-3882168
您是本站第 2322315位访问者
主办单位:福建省古田县人民政府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