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古田 > 建制沿革

【历史长廊】古田上南路革命烽火

来源:古田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6-08-18 09:54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分享

     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在古田革命进行武装进攻和镇压,古田革命组织仍处于执行“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隐蔽阶段。1944年2月,福建省委特派员黄扆禹(代号“十号”)、刘捷生、杨人屏、陈鼎坤、吴盛端等人秘密来到古田,召开平湖沙洲尾会议,会议决定组建古田武装队伍,开展抗日反顽自卫斗争,建立农村据点,打通古田通往闽中的地下秘密交通线。这次会议是古田党组织从隐蔽斗争加上武装自卫的起点,它再次点燃了古田武装斗争的革命烽火。上南路区(即当时的凤曹乡包括现在的泮洋、凤竹、曹洋、龙亭等地)革命也融入到全县武装斗争烽火之中,上南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为古田革命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建立上南路游击基点村

1944年5月,古田工委重建,并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工委要把工作转入在农村广泛建立游击基点村,在抗日反顽斗争中不断壮大武装队伍。为了把革命的根基扎进农村,发展游击基点村,成为重要任务。1944年5月11日,黄扆禹等几位同志由叶台湾带路,从樟上村秘密来到了凤曹乡利洋厂(即现在的泮洋乡凤竹村利洋自然村)。利洋厂是凤竹保的一个山厂,只有两户人家,一户叫胡贤雪,另一户叫梨姑(有两个儿子叫林华顺、林华林)。叶台湾敲开梨姑家的大门,并向梨姑说:“我们是以前的红军队伍,现在又回来帮助解放劳苦大众的。” 梨姑一听说以前的红军来了,立即打开门,并将家中的所剩无几的红早稻米和番薯招待他们。梨姑和她丈夫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和不堪重负的苛捐杂税才跑到偏僻的利洋来谋生的,她早就听说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了穷苦农民求解放,腾出了自己家里的房子给新来的客人住,她和丈夫、两个孩子搬到隔壁的粪栏住,对到来的同志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宁愿全家人吃野菜,却把全年的粗粮留给了他们,还叫丈夫和儿子林华顺给同志们轮流看风值班。就这样,梨姑家成为了上南路区发展游击区的第一个基点村。白天他们分别以砍柴为由往返中直、田螺弯、凤竹、曹洋、瓦坑、上洋等村,宣传引导穷苦农民只有跟党走,推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人民自己的政府,才能当家做主。饱受国民党欺压的凤曹乡贫苦农民极易接受革命道理,通过他们的努力,一些偏远山村、偏僻山厂如岗上、后路村、利洋厂、田螺弯、曹洋、中直村、大坵坪、小坑厂、瓦坑、上洋等村都发展了游击队员和联络员共13名,如叶早建、江家有等一批觉悟高的穷苦农民加入到联络员队伍之中。梨姑还被他们尊叫为干妈,这位上南路人民心中的干妈一路来忠诚为党担当上南路游击基点村中转站的联络工作,为古田革命事业无私奉献她的一生,一直到古田解放前32天即1949年4月8日不幸病逝。

  

接通上南路至闽中秘密交通线

抗战后期,国民党顽固派更进一步把攻击目标转向福建省委,对闽东、闽北等地区发动军事攻击,对游击区的武装镇压和封锁更加疯狂,制造了令人发指的“霍童惨案”,闽东党组织被破坏严重,尚未恢复。开辟新的地下交通线,使在闽中的省委机关与闽东北、闽北的联系和交通更加安全顺畅,成为了当务之急。1944年1月,省委决定闽江特委和闽中特委负责打通从永泰到古田的路线。4月省委主力骨干部队从闽北来到古田,与闽江特委在古田会师。随后主力骨干部队渡过闽江,于5月初抵达在德化坂里省委机关。经过他们半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省委1月的决定。

  1947年7月,省委决定重组闽东特委,由张翼任书记,刘捷生任组织部长,杨人屏任宣传部长。1944年8月初,黄扆禹等几位特委同志和上南路游击队员叶早建、江家有等从樟上村出发,经岗上、后路到利洋厂,再以利洋厂梨姑家做为中转站,经猪圈垄到达凤曹乡中直村,再由中直村联络员黄理春带路前往大坵坪、小坑厂等游击基点村转入闽清双桥,再经茶岭到达闽清伴岭三坵田。这样上南路与闽清伴岭打通并接上通往闽中省委机关的交通线。其作用不仅促进各地游击基点村彼此得到互相呼应,又有利省委与闽东、闽东北、闽北各个地区的党组织的沟通联系工作,古田成为重要地下交通枢纽和安全通道,为党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展“反三征”、除恶分粮斗争

 抗战胜利后,上南路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迫切要求和平民主自由,但内战还是爆发。国内通货膨胀骇人听闻,农村农民饱受各种苛捐杂税。国民党为扩充兵力,强抓壮丁,再加上兵匪骚乱,社会动荡不安,民生怨道。

  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上南路人民,对凤曹乡公所(现在的泮洋乡)的行为更加不满,纷纷起来反征兵、反征粮、反征税的斗争,并全面开展了上南路爱国游击战争。1946年上南路游击基点村发动农民“反三征”斗争,在凤竹保、曹洋保、瓦坑保、中直保等组织青年农民成立了逃丁队,对抗国民党抓壮丁。上南路人民在党的引导下纷纷觉醒,他们拥护游击队的主张,积极为党组织传递情报,站岗放哨,送粮送钱,“三反征”斗争取得了明显效果。

 

1947年1月,中共闽东地委扩大会议在凤都上地村召开之后,古田成为游击战争的重点。上南路区及闽清交界一带由詹海水、陈顺友负责,他们深入凤曹乡的曹洋、凤竹、中竹等村,组建了南古瓯人民先锋队,发展了林玉正、孟仔等一大批同志入党。1947年2月,在詹海水的努力下,成立了中共古田南路区委,詹海水担任书记。1947年3月,在南古瓯人民先锋队的基础上,詹海水又组建了南区游击分队,詹海水任队长。詹海水带领游击分队深入上南区、下南区大小村庄动员组织农民加入人民先锋队,健全壮大各村人民先锋队组织。曹洋的陈必筹、后山的叶大官、樟上的林业班、华山的杨平洲等一批贫苦农民加入了人民先锋队,面对面公开向地主进行“除恶分粮”斗争。1947年6月的一天凌晨四点,詹海水、郑向中、陈必筹、叶大官等小分队化妆成一队人员来到凤竹保,偷袭凤竹保洋尾村一个大地主家花厝的粮仓,管仓员汤重阳和林友毫被当场控制住,并被五花大绑起来。小分队的队员分头行动,郑向中拿起早已准备好的斧头,劈开了粮仓的木板。陈必筹、叶大官等立即分头通知全村村民前来分粮。凤竹保的贫苦农民拿着米袋,挑着担子纷纷前来,欢天喜地的像过年一样。清晨六时,整个粮仓千担红白大米全部分完。凤竹保保长胡和驹通知凤曹乡公所乡长叶宝丰调遣保安队于早上9时闻讯赶到凤竹保,只看到粮仓空空,气急败坏而归,至今花厝大堂的墙板上仍然留有当时郑向中用斧头劈开粮仓的两个开仓放粮痕迹。如火如荼的“除恶分粮”斗争震撼了国民党古田当局,立即派保安团对南区区委领导的游击队进行残酷的镇压。1947年8月,南区区委书记詹海水带领一个武装班在南区活动时,由于游击队员叶双剑叛变告密,遭到保安团包围,于闽清县后洋村被捕。詹海水在狱中惨遭严刑拷打,坚贞不屈,1947年12月英勇就义。詹海水同志被捕的同时上南路区的各个游击队组织也惨遭敌人破坏,叶台湾等游击队员六七名被杀害,致使上、下南路革命一度转入低潮,南区区委工作中断一年。

 

区游击根据建立上南区游击根据地

 1948年5月,古田工委改称中共古田县委。10月古田县委从石坑区抽调郑向中、赵义良、林玉正等骨干力量,前往南区恢复工作,重建南区区委。同时特委派刘捷生、曹祥太两位同志到南区指导工作。因南区工作中断一年多,敌我双方情况发生了变化,刘捷生、郑向中到达南区后第一步工作是对该地区情况进行摸底。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以前的老接头户和参加过人民先锋队的同志们对革命依然充满信心,绝大部分同志的革命热情不减当年,一直在寻找和等待上级党组织派人来组织领导南区人民斗争。

  1948年11月,郑向中任南区游击队队长兼政委,在他的领导下,南区圪头村第一年联络站建立,郑向中以南区区委的名义向原有的老接头户和参加先锋队的队员秘密寄送宣传信,并派工作队到各个联络点联系老接头户和先前参加先锋队的队员,这样南区游击队又恢复重建。1948年11月下旬,南区区委为了惩治船头、后山、樟上三个保的保长,郑向中化装国民党便衣队队长,先后到三个保长家中,要求通知各甲长带村民集中保长家开会,在村民大会上,郑向中公开宣传《中共中央九月会议通知》,分析解放战争形势,告知人民解放战争最终必将取得胜利的道理。由于会场有游击队保护,保甲长们不敢妄动,造成"公开通共"的事实,成了哑巴吃黄莲,迫使他们既使发现接头户与游击队有来往,也不敢向乡、县安保队汇报。经过半年艰苦斗争,开辟了圪头、船头、后山、樟上、利洋丁、逆水厂、双桥、大洋坑等上南路区游击根据地,并把参加过人民先锋队的群众重新组织起来,恢复贫农团。在斗争中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区各村组建了一支60人枪的南区游击队。

上南路人民得到解放

1949年4月,全国解放战争捷报频传,上南路人民欢欣鼓舞。南区区委要求南路游击根据地停止破仓分粮,保护好仓库、桥梁等基础设施;拦劫国民党从前线败退的游兵散虏;收缴各地民团枪支弹药,改善游击装备,做好接应大军南下的工作。1949年5月,郑向中带领游击队在凤竹村附近设伏,痛歼尾追的国民党保安团一个排,俘敌10人,击毙12名。紧接着,第三大队抽调排长谢建率游击队员配合解放军侦查排30多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兵分两路搜索到曹洋村附近,一举歼灭省保安营的一个尖兵排。

  1949年5月底,郑向中率领的南路游击队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古田支队第三大队。南区第三大队长郑向中指挥游击队严密布控,对凤竹、曹洋、后路、瓦坑等村国民党民团进行了重点打击,这些民团已感到末日归来,纷纷与上南路游击队洽谈起义投诚事宜,各民团主动交出手中武器,收缴各类枪支100余支及大批子弹,投诚团兵愿加入游击队者受到欢迎,散伙回家者发给路费。上南路凤曹乡公所和各地,保安队名存实亡,上南路人民取得了解放和自由。1949年6月13日夜,郑向中大队长指挥第三大队各分队200多南路游击队员从上南路、下南路根据地出发,开始了伟大的解放古田战争。6月14日,古田解放。上南路人民为古田解放事业写下了“鱼帮水,水帮鱼”的感人篇章。从此,上南路人民(泮洋人民)同中国人民一道,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的历史时期。

 

 作者:江 华   胡瑞琼   王继旭


附件下载: